當最后一場足球比賽的終場哨聲在暮色中吹響時,為期21天、共8個比賽日的渭化集團“安康杯”職工足球賽事圓滿落下帷幕。賽場上,球員們揮灑汗水的身影令人振奮;賽場邊,一群身著志愿服的年輕身影同樣讓人銘記——他們是來自生產(chǎn)一線的青年職工志愿者,用熱忱與堅守為賽事注入了最動人的青春力量。

賽事籌備階段,志愿者報名群里的消息就不斷刷屏?!包S姐,下周比賽我正好休班,我能來!”“黃姐,明天我去醫(yī)院做個小檢查,檢查完立馬過來!”“姐,明晚比賽的志愿者報滿了嗎?我下大夜剛睡醒,還能報名嗎?”一句句樸實的話語,滿是青年職工們的參與熱情。雙甲車間張瑞祥、物料車間孫宇安更是主動“搶跑”,提前翻遍了自己的倒班表,除必須值守的小夜班外,其余每場比賽準時到崗,用行動許下堅守承諾。

賽事期間恰逢降溫,寒意浸人,但每天傍晚,當廠區(qū)的喧囂漸漸褪去時,足球場邊已迎來這群志愿者的身影。比賽開始前一個小時,他們準時集合,裹著志愿服化身“搬運工”“布置員”,扛起器材、搬運物資、規(guī)整場地設(shè)施,手腳麻利地將賽場布置得井井有條;比賽進行中,他們不顧寒風切換成“撿球員”“服務(wù)員”,目光緊緊追隨著場上的足球,只要球出界,便第一時間飛奔過去撿回,確保比賽節(jié)奏不被打斷,還及時為休息的球員端上一杯食堂精心準備的紅棗枸杞熱茶驅(qū)寒;遇到突發(fā)情況,他們又變身“保障員”,熟練指引場地位置、快速搭建避雨設(shè)施,用細致服務(wù)化解各類需求。

最動人的場景總在賽后上演。寒夜?jié)u深,當球員們帶著疲憊與喜悅離場時,當觀眾們陸續(xù)散去時,足球場的燈光下依舊活躍著志愿者的身影。他們搓著凍紅的手清掃場地垃圾,扛起器材歸位入庫,細致清點物資確保無遺漏,往往要忙到深夜才能踏上回家的路。被問及累不累,他們總笑著擺手:“比起一線師傅們,這點活兒不算啥!能保障比賽順利,心里特別踏實?!?/span>

這群志愿者,都是剛加入渭化的倒班職工。日常工作中,他們是虛心求教的“學(xué)徒”,跟著老師傅們扎根生產(chǎn)一線,鉆研操作技能不放過任何學(xué)習(xí)提升的機會;企業(yè)活動里,他們是積極踴躍的“主力”,技能競賽、文體活動中總有他們的身影。此次志愿服務(wù),更讓大家看到了他們難能可貴的奉獻精神——倒班的疲憊沒有消磨他們的熱情,煩瑣的工作沒有沖淡他們的堅守,他們把生產(chǎn)一線的嚴謹細致,完美復(fù)刻到了志愿崗位上。
足球比賽雖落幕了,但志愿精神從未退場;賽事的燈光熄滅了,但青年職工的熱血從未冷卻。相信未來,這群年輕人必將把綠茵場旁的奉獻精神,轉(zhuǎn)化為扎根崗位、攻堅克難的動力,在推動渭化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的征程中,書寫青年一代的精彩答卷!



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9002000005號